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讲解74: 懂得不分别、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,就抓到了修行的重点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严经    (经前十门)-13        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519x1tcdx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楞严经    (经前十门)-14          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519e1w58o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
楞严经  经前十门 13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3称)

23页,倒数第二行,【甲三藏乘摄属】“藏”顿点,“乘”顿点(藏、乘、摄属)。这个《楞严经》,三藏经、律、论,是属于哪一藏呢?它是属于经藏。当然,里面也有谈到一些律学,像四种清净明诲;还有密咒。既然是经藏,为什么把它列为密教部呢?因为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不可思议的如来密因。所以,楞严咒的功德利益,这也是大佛顶。从显称为经;从五会楞严神咒,变成密教部,所以,你查《大藏经》,《楞严经》要查密教部才能查得到,正因为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伟大,力大、用大。因此,我们要了解,如果只论三藏——经、律、论,《楞严经》就是属于经藏。那么,为什么隶属于密教部?正突显五会楞严神咒的重要性。这个“乘”,当然是指大乘和小乘,《楞严经》是属于大乘。摄属就是摄属于,《楞严经》摄属于经藏;《楞严经》摄属于大乘教。

 底下,【已知此经有大因缘,未审藏乘,何所摄属?藏有三藏,即戒、定、慧三学之藏:经诠定学;】经的部分是讲如何修定。【律诠戒学;】叫你如何持清净戒。【论诠慧学。】也就是如何来开智慧。这论,譬如说《大智度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起信论》等等,《百法明门论》这个统统叫做论,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,这个统统叫做论。

 【古德云:“三藏从正不从兼,】这个“正”要加一个:说,比较清楚。譬如说:《楞严经》正说什么?正说首楞严大定,就是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,这是正说。那么,兼说,也兼说了戒学;也兼说了密咒,这是兼。也就是正说首楞严大定,兼说戒学,也兼说密咒。【从多分不从少分。”】多分就是:整部经大部分在讲什么。所以,取那个大部分的,而不取那个小部分的,就是少分。譬如说:讲到杀、盗、淫、妄,那就讲一个篇幅,虽然这是属于律的,但是,在《楞严经》所占的这个分量少,所以,是从多分不从少分。意思是:经、律、论的判断,不能说从少分,经中虽然带有律;但是,经比较多,因此归属于经藏。

 【斯经阿难请定,如来答定,正诠定学,虽有少分戒、慧,但是所兼,】只是所兼的,“兼”就是兼说。【而为助定之戒慧而已。经中四重律仪,】这个念四重zhòng,杀、盗、淫、妄。【摄心为戒,由戒生定,三种渐次,首申戒品,】意思就是说:你要修行首楞严大定,首先要持戒清净。“毕”就是最后,【毕护定心。】

【即如备明七趣,示以三恶剧苦,】什么叫做剧苦?这种苦无法忍受,其实,也不用说当饿鬼道、地狱道、畜生道的苦,当人道,六道轮回,当人道还算是第二好的,天、人、修罗,人道还算第二好的。诸位!有空去加护病房、医院的急诊室看一看,我去民生医院看我妈妈,就是一个一个这样躺着,都是气切,从这里气切,然后老了,没办法呼吸,统统氧气面罩,然后,嘴巴都开开的,呼不到空气啊!你可以听到他们呼吸都很辛苦。

我想我以后老了、病了,也会这样子。不过,我们有学佛,如果要往生,在医院也没办法助念。所以,年岁大的时候,自己在房间里面备用一个氧气面罩,那再用到电击的话就急救了,那就来不及了!其实,那个震动就算好了,里面也内伤了!所以,诸位!你会发现,唉!大小便作不了主,机器是一台接一台,管线是这里穿过来,那里穿过去,护士这样穿梭,然后,一个一个这样躺着,男的、女的统统没有穿,只是盖一层布。我去看我妈妈,那时候还会讲话,她说:你看看!都不给我穿衣服!我说:这里就不能穿,只能盖的!没办法啊,就这样子啊!所以,到那个时候,你就会发现,修行佛道有多重要;做善因缘有多重要,集一身的善、恶业,那个时候就会现前,你就会了解,什么都不重要,生死最重要!你管别人怎么样,发生什么事情,就跟你的生死没有关,护着这一颗清净心,以无所住心做一切善事,有因缘就做善,这个可是非常重要!人道已经这么痛苦了,你想想看那个三恶道的苦,那个剧苦就无法让人忍受。

 【令其慎恶因而勿犯;】要谨慎那个恶因,所以,一点点恶都不能去造。【示以四善终沦,】四善就是:就算你生天、做人、阿修罗,或者做仙,最后还是要沉沦,“沦”就是沉沦。所以,我们做善一定要加上念佛,强大的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力,再来做人也是不好啊,很辛苦!【令其舍乐果而勿贪;】天、人、阿修罗、仙,这个都是短暂的乐果,没有什么意思。【无非以戒助定而已。】

【及其详辨五魔,】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这五十种阴魔。【则警觉外魔窥伺,嘱其勿纵邪解,】警告你要觉醒,这个外魔窥伺,就是随时随地都在等待机会,只要你着相,五十种现象你着一种,魔就入,就干扰你。所以,“嘱”就是交代,佛交代清楚,嘱其勿纵邪解,“纵”就是放任令心起,叫做纵。不要放任,让这个邪知邪见错谬了佛的知见,叫做邪解。【以招致也;】“招致”就是恶果。

【阐扬内魔伏藏,】什么叫做内魔?因为五阴、五十种阴魔皆是自心的现象。伏藏就是要降伏自我,千万不能执着。意思就是说:有一点点功夫,不要一直膨胀自己;不要夸大其辞;也不要在意你拥有多大的神通,看到什么统统放下,因为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【嘱其勿起邪悟,以引发也,无非以慧助定而已。】用智慧来帮助这个定。所以,定、三昧力愈深,愈能理解佛的涅槃妙心。

【是知始终皆为大定,三藏中,】属就是交代,【属修多罗藏摄。】是属于修多罗藏。“修多罗”就是经。这个乘有的念chéng,二乘chéng人、二乘shèng人都可以。【乘有二乘,即大、小二乘。小乘人根机小,志愿小,但求利己,独善其身,速出三界,而了生死;喻如小车,】这个“乘”就是车。【只能自度,不能度人。】我们修学大乘佛的,要发大心。

【大乘人根机大,志愿大,能信大教,解大理,修大行,证大果,自行化他,勇猛精进;】为什么要精进呢?佛陀常常用钻木取火来比喻,《佛遗教经》世尊讲:修行要像钻木取火,只有见到这个烟不行,要继续钻木取火,一定要看到火花。意思就是:一定要真参实学,见到自己的如来藏性。那么,勇猛精进就是不懈怠,虽然二个钟头坐在底下很辛苦;不过,要是能够听到一句,或者是一个典故,或者是一句智慧的语言,或者是突破我们以前所不能理解的,也觉得说:我这二个钟头,坐在这里非常安慰、非常值得,这叫做勇猛精进。那么,在家定功课,念佛、拜佛、诵经,随取一门深入。所以,这个勇猛精进,才能够像钻木取火。就像射箭一样,我们一开始射箭不会准,射久了,这个箭就会中的!修行也是这样子,要勇猛精进。【喻如大车,既能自度,复能度人。本经二乘中大乘所摄,以当机所请,纯是大乘菩萨行故。】

【第四卷,阿难请求华屋之门,文云:“惟愿如来,不舍大悲,示我在会诸蒙暗者,】诸蒙暗就是还没有见性,没有回小向大。【捐舍小乘,毕获如来无余涅槃,】这无余涅槃是对有余涅槃来讲的,无余涅槃又叫做究竟涅槃。因此,我们既然学佛,志向成佛,不能只做小乘,要自度、要度他;要自利、要利他。所以,这样捐舍小乘,才能毕获如来无余涅槃。【本发心路。令有学者,】有学就是四果以下,统统称为有学。【从何摄伏,】从哪里降伏自我。

【畴昔攀缘】,“畴昔”就是从前;“攀缘”就是意识心。从何摄伏以前的那一颗意识心?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。希望如来不舍大悲,开示见性之法,令在场有学的,从哪里摄伏?以前都是用意识心,所以,要把它降伏,叫做畴昔攀缘,“攀缘”底下加一个:心,就更清楚,畴昔攀缘心,就是从前的意识心。【得陀罗尼,】陀罗尼就是总持,总一切法,持一切义。【入佛知见?”】所以,入于佛的知见是特别的重要!

 【又如来告富楼那,及诸会中漏尽无学,诸阿罗汉云:“如来今日,普为此会,宣胜义中真胜义性,】为什么要讲胜义中真胜义性?那么,就是最上乘的了!所以,明心见性,禅宗讲最上乘,五祖讲了一部《最上乘论》,为什么最上乘?就是胜义中真胜义性,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直下顿悟的、最究竟的。【令汝会中定性声闻,】这个“定性”就是定性声闻,这个定性声闻就是难以回转,因为他已经固定了,难以回小向大,叫做定性声闻。【及诸一切未得二空,回向上乘阿罗汉等,】上乘阿罗汉就是佛。所以,佛称为大阿罗汉。【皆获一乘寂灭场地,】一乘就是佛乘,诸佛说法,无二亦无三,唯有一佛乘,在《法华经》是这么说的。诸佛示现,到最后,都要引入究竟一佛乘,也就是一乘的寂灭场地。这个“寂灭”就是心寂灭,也就是涅槃的意思。有一个人跑来讲堂说:师父,什么是涅槃?我说:现在就是啊!现在你的心寂灭,你现在就是涅槃。涅槃没有任何的时空性。

所以,皆获一乘寂灭场地,【真阿练若,】这个才是真正的寂静处。意思就是:要找到真正的心地的功夫,寂灭场地,那个才是真正的阿练若。而不是在事相上,远离城市三公里的地方,那个是事相阿练若,这是心性的阿练若。【正修行处。”】这个才是我们修行的地方、要找的地方。所以,要找哪里挂单呢?找来找去,一定要找到一乘寂灭场地,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

【故乘摄则正惟】这个“正”含有兼,叫做【同教一乘,】因为与会大众有小乘、中乘和大乘,一同引导你入于一乘。这个一乘,有大乘的终教一乘、顿教一乘、圆教一乘,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后面的终、顿、圆,统统叫做一乘。【而兼属别教一乘,】前面是同教一乘,后面是别教一乘。同教就是因为这里面有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所以,一起引入一乘的寂灭场地。这个兼属于别教一乘,就是根器比较利的,特别利的就个别教。所以,《楞严经》绝对不是在同一个时间、同一个地点一次讲完,不是这样子的。是经过了不同时空,佛陀所讲的,有关、相关于首楞严大定的思想,然后,结集在一起的,后面的祖师大德的看法,也是跟师父一样的。而不是说:释迦牟尼佛一口气把《楞严经》从头到尾讲完,不是的!【又不废小乘果法戒品,】也不废小乘的戒法,【亦可傍兼。】意思就是:也兼小乘教。

【三藏乘摄属竟。】是属于经藏;《楞严经》属于大乘教。所以,这个藏乘摄属篇幅比较短,这是第三门。那么,经前十门的第四门:【甲四义理浅深】  也就是《楞严经》所讲的这个义理是浅是深呢?【已知此经,为大乘教法,】大乘的教法。【未悉】不知道【义理浅深,】不了解义理是浅是深。【分齐如何?】“齐”就是所谓的境界、界限,叫做分齐如何。【文之实曰义;事之主曰理;】文之实,文章的实际处,就是文章在讲些什么重点,也就是发挥了文章的实际性,那当然就是义理了。事之主,而事的相关背后。这“主”:关键的意思。事相的关键,当然就是理了。

所以,【圣人之设教也,理以统之,义以析之。】用理来统摄;要讲,用义理来分析。【理者体也,】讲到这个体,就一定要跟相、用一起讨论,体相用,体相用;因、缘、果一起讨论,理跟事不可偏废。理者体也,【本惟一体,】本来如来藏性就是一体的。【随机则义有浅深;义者相也,虽有多相,归本则理无差别。】“无差别”就是平等。因此如果一个人,懂得不分别、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,这个人就抓到了修行的重点。到哪里都用不分别心、平等的知见待人处事,然后,用这个平等心来降伏一切差别。我们为什么会起烦恼?在假相上起差别的执着,你所有的差别,其实,不离自性,所以,没有任何的意义。禅宗讲:动念即乖,动到执着的念头,就错;动到分别的念头,就错!为什么?清净自性本自平等。

 【若不悉心研究,何以知分齐之浅深乎?】就是界限之浅深。【今按本经,先依宗判教,次约论辨义,】“依宗”,当然,中国有两大宗,就是天台跟华严,现在就天台宗跟华严宗来判教。这判教,华严宗有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五教,就是贤首宗也就是华严宗;天台宗有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。次约论,论就是《起信论》,来辨这个义,就是来辨别这个义理。【后会通天台。】最后,会通这个天台宗。

 【依宗者,中国向有两大宗,】有两大宗。【南有天台,北有贤首,】以贤首国师命名,就是华严宗。【天台依《法华》而立宗,】法华就是《法华经》,是根据《法华经》来立这个宗。【判释如来一代时教,为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;】藏教、通教、别教、圆教。【贤首依《华严》而立宗,判释如来一代时教,为小、】就是小乘教。【始、】就是大乘始教、【终、】就是大乘终教。所以,大乘有两个,就是大乘始教、大乘终教。【顿、圆五教。】诸位!天台宗的圆教开出来的,配合后面的终、顿、圆,等一下我们会谈。

【今遵贤宗,先举五教:】先讲华严宗,为什么要判教呢?就是把佛四十九年讲的经典分类的意思,判教就是把它分类。归类为【一、小教:亦名愚法二乘教;】“愚法”就是不能究竟菩提。【随机施设,只有七十五法,】这是指《俱舍论》,小乘二宗:俱舍还有成实,这里只有七十五法,是指《俱舍论》。【但说人空,不明法空,】他们修行还是用第六意识;三毒就是贪、嗔、痴,所以,【惟依六识三毒,】这样的思想来【建立染净根本,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六识呢?因为没有谈到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。意思就是:小乘教没有讲到微细的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,因此,难以理解佛的境界、大菩萨的境界。小乘教依六识三毒,建立了染净根本,所以,【未尽法源,故多诤论。】为什么未尽法源?因为后面还有第七意识、第八意识啊,非常的微细,大乘里面讲百法;《瑜珈》里面讲六百多个法,更多了,这都是小乘所没有的。

【二、始教:说诸法皆空,即空宗。有遮(遣也)无表】“遮”就是【(遣也)】“遣”就是叫你不要着相。【无表,】诸位做一下笔记,“表”就是立一切法。只有教你遣诸种种的相,但是,没有叫你建立一切的法,没有叫你建立一切的法,但破,只有破相,没有建立种种的法,所以,【未尽大乘法理,故名为始。】大乘的始教,只说诸法皆空,没有建立种种一切法,这样不够圆满,故名为始。【亦名分教,】就是【广谈法相,少说法性,即相宗。】相宗就是唯识宗,唯识宗法相谈得多,法性谈得少。

【有成佛不成佛】二种根器,故名为分。在唯识学里面讲: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的,【说三种人无佛性:】一、【定性声闻,】定性声闻就是难以改变,他的根器就固定了。就像一个人固定了,不回小向大。他就说:我这样就满足了,何必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呢?所以,这个定性声闻就是把这个根器固定起来:我这样就很知足了,学菩萨道,哎呀!这个太难、太辛苦了!讲什么经、弘什么法呢?我自己一个人,不是落得很轻松吗?二、【辟支及邪定聚。】辟支就是辟支佛,修十二因缘而成就的叫做辟支。一种是缘觉,一种是独觉。生有佛世的叫做缘觉;生无佛世的叫做独觉。就是没有佛教,自己去领悟,所以,辟支有二种,也没有自利利他,只自利而已,所以,也不能成佛。以及邪定聚,“聚”就是类,什么叫做邪定聚呢?就是指造作五无间业者,(未完)


楞严经  经前十门 14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以及邪定聚,“聚”就是类,什么叫做邪定聚呢?就是指造作五无间业者,必定堕于地狱,必定处于邪中,所以,称为邪定聚。此等之人,不具备成佛之素质,就是条件不够,不够格,也无法证悟。所以,《成实论》卷二载,卷二里面有记载:邪定聚者,必不入于涅槃,没有办法进入涅槃。这是三种人没有佛性,就是不能成佛,也就是定性声闻不能成佛、辟支佛不能成佛,这都是自利;另外一种是造无间罪,堕于地狱的邪定聚,这个人没有具备成佛的素质,所以,这三种人不能成佛。

【二种人有佛性:决定聚,与不定聚众生。),】所谓决定,也就是像大乘菩萨一样的,发决定心,直趣菩提。不定聚,也就是说:他还能够转得回来,有救。不定就是还有救,虽然现在是修小乘的,不过,碰到机缘的时候,他还能回小向大,有这一类的众生。看你有没有碰到因缘?【故名为分。纵少说法性,其所云性,亦是相数,】就是法相之数,叫做相数。【说有百法,】我们《百法明门论》讲过了。【决择分明,故少诤论,】因为诤论就比较少。这是第二、大乘始教。

【三、终教:】第三、叫做大乘终,“终”就是究竟,谈究竟处。【说如来藏随缘,成阿赖耶识,缘起无性,】就是缘起无自性。【一切皆如,】这个“如”就是一切皆空,为什么一切皆空呢?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不是幻化的,没有一样不是缘起,而缘起又是生灭,万法一定是败坏的。所以,这个“如”是空。佛教讲的空,有二层的含义,世尊讲空,是站在哪二个角度讲呢?()、生灭无常,是故叫做空,不值得执着,心如如不动。()、缘起无自性,所以叫做空,心也是如如不动。因此,一切皆如,就是一切法尽皆不可得。

 【定性二乘,】就是声闻跟缘觉。【无性阐提,悉当作佛,】在这里就转过来,连那个定性的声闻跟缘觉,也可以成佛。前面讲的:三种人不能成佛,二种人可以成佛;现在讲的:这二种人还是可以成佛,“无性”就是无佛性;“阐提”就是一阐提。“无性阐提”就是:无佛性之一阐提,这四个字太简略,所以,一般人看不来。“无性阐提”就是:无佛性之一阐提,一阐提就是断善根的、断佛性的,叫做一阐提。悉当作佛,只要有因缘,有机会,这一些也可以成佛!【方尽大乘至极之说,】意思就是:人人皆可以成佛,乃至一只蚂蚁、一只狗、一只鸡,有因缘都能成佛;造了五逆十恶重罪,只要有因缘的;当然要经过很久啦,要下地狱受苦、三恶道受苦了,慢慢来才碰到正法,才有办法成佛,不过,受这个冤枉苦要受很久了!【故名为终,】“终”就是说:大家都可以成佛,这是至极之说。【亦名实教。多谈法性,少及法相,纵说法相,亦会归性,以称实理,】纵然说法相,也一定会归毕竟空的法性。以称实理,什么称实理?就是称无生实理,称实理就是究竟。【故无诤论。】

 【四、】要注意听了!禅宗就是【顿教。不依地位渐次,亦不说法相,唯辨真性,】就是单刀直入,即心即佛,即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所以,不能问那个修禅的人讲:你证几果啊?你是十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啊?问这个会闹笑话的!禅宗讲顿教的,是没有任何阶位的,不能讨论什么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,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,统统没有,即心就是佛!所以,禅宗里面,见性就是佛!这个见性是指内证的功夫,不是停留在理解的角度。所以,这个顿教不依地位渐次,亦不说法相,唯辨真性。

【五法】就是【(名、相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。),】我们在假相上里面,安一个名字,叫做名。“相”就是假相,假相里面安名字,会起妄想。如果我们也能够放下这个妄想、颠倒、执着,了悟凡所有名、凡所有相,都是缘起如幻的,那么就放下,这样我们就有正智,正智就是正确的智慧,就不偏。从般若智慧,了悟无一法可得,慢慢的进入佛的境界,就是如如,万法毕竟空,心如如不动。

【三自性,】三自性就是三无性,【(遍计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),】有时候讲性,有时候讲无性,诸位!讲性就是有这样的特质,讲无性就是站在缘起的毕竟空角度讲的,这个性是暂时给它,不是究竟说。究竟说:三自性就是三无性。遍计所执性就是说:有这样的特质,一切众生看了假相,安一个假名就执着。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性,譬如我们说:这一朵花!缘起,它有缘起性。我们桌上做的这个莲花的蜡烛,这也是缘起性啊。圆成实性万法不执着,我们方便说:喔!这就是圆成实性,有般若智慧,了悟名、相、妄想都不可得,我们心性里面有圆成实性。所以,性,给它一个特质;但是,究竟说就是:遍计所执性空无自性;依他起性空无自性;圆成实性空无自性,究竟说就是这样讲。所以,你给它一个“性”字,就是说:就一般人的认知度,暂时给它、允许它这么说,众生都是遍计,遍一切处,计着一切处,周遍计度叫遍计。万法都是缘起性,缘起,哪里有性呢?缘起性就是空性啊!所以,我们给它:这是缘起性。给它一个特质。因此,三自性就是三无性。【皆空,】为什么皆空?空无自性,当然皆空了。

【八识、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。【二无我(人无我法无我)俱遣,】统统放下,这个是无明业力所感召来的。人我、法我、人我执、法我执、八识执,这个都是业力所感召来的。但是,在这里,八识、二无我俱遣,【呵教离念,】就是:你,人无我、法无我,包括这个观念都要放下。什么叫呵教离念呢?就是所有的教化的名相,是要契入如来的真心,离念的真如心,不能在教化的语言、文字、音声里面,起种种的知见分别,否则,《金刚经》为什么讲: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?为什么?就是叫你呵教离念,呵斥你、教导你,就是要离念,不能在教下里面执着名相,特别教导你,要离一切的念头。【绝相泯心,】绝一切相,因为一切相都是幻。泯心,泯什么心?泯执着心、分别心、颠倒心,叫做观念、意识统统放下,内无心,外无相,纯一个圆成实性。【一念不生,即如如佛,故名为顿。】因此,禅宗里面讲的,我喜欢,单刀直入!

 那一天,内蒙古来了信徒,她听了师父的法,听得很法喜,听了《六祖坛经》、大珠和尚,她讲得太快了,她说:慧律法师!你这讲法刀刀见骨啊!我说:不对吧!她说:针针见骨啊!我说:不是这样子吧!刀刀见骨是杀人啊,我有读过一点书,我说:哪里刀刀见骨?她说:喔!不对,不对,讲太快了,针针见血!她说:听您讲经舒服,单刀直入、不啰嗦!她说她学佛学了一、二十年,突然看到师父的法,充满了法喜,她说:哎呀!这个就是我要找的!所以,许多人都怕啰嗦,单刀直入就见性,就OK了!是不是?她很喜欢听师父讲的法,所以,特别来台湾感谢,一问之下,哇!很多人在看啊!我说:我们也没有寄给你啊,你哪里有VCD?她说:哎呀!到处都在刻录!我说:喔!那太好了!我一辈子的愿力,就是正法重现。所以,哪一个人看到VCDDVD,拿去刻录,你功德无量!尽已之心,竭已之力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分身千百亿。是不是?要不然,生命是什么?我去加护病房看那些病人,就这样,我看到,我就会回光返照:年岁大了、生病了,作不了主了,送到加护病房来,就是这样子,像猪一样任人宰割;像鸡一样任人砍,也不能说不啊,因为你在生病,而且是重病啊!那郭医师就是道证法师,后来出家,就看一个,说:师父!您来这边看。哇!一个有身孕的,一撞昏迷不醒,已经有身孕的,你看,这到底怎么办呢?也不知道啊!所以,看了那一幕一幕的急诊室、加护病房,让你感触很大!

所以,我重复的讲:这个世间看了以后,没什么好计较的,你拼了老命,争了一口气,最后还是没气啊,不如无诤来得快乐,直接了当放下,什么都不是你的。我所拥有的,其实都是如梦幻泡影的;你所失去的,伤痛心,其实,也是如梦幻泡影。所以,修学佛道,到我今天这个年龄,师父!您的体悟是什么?我的体悟就这样:无一法非幻,没有一法不是幻化的;没有一法不是缘起的;没有一法是我;没有一法是我所拥有的,就这样轻轻松松放下,过一辈子,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。

像基隆今天,山崩,哇!下来,死三个!我还观想说:那个如果是我坐在里面的话,阿弥陀佛!《楞严经》就不用讲了,就OK了。一下来,根本就来不及,后面那个开车的人说:哎呀!我看到那个树怎么会动?后面那个小姐说:我看到那个树会动!结果树怎么会动?还不到五秒,根本来不及反应,哇!几百吨大石头,全部压下来!年轻人刚好要讨老婆,你看,日正当中;现在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,最近才发生的,那怎么感觉,怎么哭呢?怎么受得了呢?受不了也没办法,要接受这个事实啊,生命是很脆弱的!因为,它是幻化的,缘起幻化的假相嘛,当然,生命是很脆弱的。所以,要好好的学佛、好好的念佛。诸位!去极乐世界吧,在这个娑婆世界,实在是很苦,到那边神通自在。

 【五、圆教:总一法界,性海圆融,】性海圆融,为什么“性”加一个:海?“海”就是大,圆融:事理圆融。【缘起无碍,身、毛、尘、刹,】“身”就是大;“毛”就是小;“尘”就是小;“刹”就是大,大中现小,小中现大,【互相涉入,重重无尽,十信满心,】就入佛位,【即摄五位,】就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,十信满心,就摄五位,一般我们信、住、行、向、地,要慢慢一步一步来;在这里圆教,初发心即成等正觉,所以,十信满心,即摄五位,【成等正觉,故名为圆。】为什么?初心就是佛心。初发心即成等正觉,就是不生不灭的心,就成不生不灭的果。意思就是:成佛也是不生不灭的心。

 【此但略引,】现在只是简单的谈。【广如贤首五教仪。】讲堂也有印《贤首五教仪》。【若据五教,显此经之分齐,经中多谈法性,少及法相,纵说法相,亦会归性。指四科惟是本真,】前面已经讲过了: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四科惟是本真。【融七大无非藏性,满慈究万法生续之因,如来答一念觉明为咎;】我们昨天已经讲了:三细六粗讲得特别的清楚,在这里不重复。【又十二类生,】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、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非有色、非无色、非有想、非无想,我们在《金刚经》里面也讲过,有十二类生。【本元真如,即是如来,成佛真体,二乘回心,】只要你回小向大,【皆当作佛,大分】就是大部分。大部分【正属终实之教。】《楞严经》大部分讲的是属于大乘的终教,终教就是终实之教。

好!“大分正属终实之教”,编号:A.整部《楞严经》就是大乘终教,也兼顿教。跳过一行,中间,“此则兼属顿教”,编号:B。再来,看27页第六行,“此则兼属圆教”,编号:C,它也兼圆教。意思就是:正说终教,兼顿教、兼圆教,就是这个意思,我们一段一段来看。

《楞严经》正属终实之教。【第四卷云:“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,胜净明心,本周法界,不从人得,】不从人得就是不从外得,你自性本来就具足了。【何借劬势,】你为什么借这么辛苦,【肯綮修证?”】“肯綮”就是比喻事情的要领。你要好好的抓住重点,好好的修行。意思就是:你又何必这么辛苦的修证呢?你只要懂得放下。整句的意思就是说:如果我们的狂性,自己能够放得下;狂性就是无明,无始无明。你懂得放下这个功夫,那么,歇即菩提,你就能够成就菩提。胜净明心,本来就周遍法界的,不从人得,不从外得,只要你悟啊!何必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劳顿、辛苦,肯綮修证?很辛苦的修行呢?所以修证,肯綮修证就是努力的在修行,何必要这样子呢?

 【五卷孤起颂云:“是名妙莲华,金刚王宝觉,如幻三摩提,弹指超无学。”】你只要体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缘起如幻,这个“如幻”二个字,为什么叫如幻呢?就是彻底打破对相上的执着,我们今天所有的痛苦,来自于哪里?来自于执着假相。如果我们也能体悟,这个相是缘起的,尤其我们对色身的执着牢不可破,好好的观照观照,全身是二百多块骨头、筋脉构成的,大脑、小脑、延脑、左脑、右脑、神经系统、血液、尿液、唾液、五脏六腑,是不是?观一观,观一观:喔!原来万法都是这样如梦幻泡影的,你这一刹那间肯放下,弹指超无学,就比阿罗汉还厉害了!为什么?佛就是如幻三摩提啊,佛就是金刚王宝觉啊!

 【此则兼属顿教。第四卷云:“我以妙明,不灭不生,合如来藏。而如来藏,唯妙觉明,圆照法界,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;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】一为无量,也可以讲:一就是平等,无量就是差别;一叫做性空,无量就是缘起。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性空就是无量的缘起;无量的缘起,还是回归性空。也可以讲:无量的法相就是如来藏性;一个如来藏性,就是拥有无量的法相;无量的法相就是如来藏性。所以,“一为无量”就是一;“无量为一”就是二;“小中现大”就是三;“大中现小”就是四,【(此四义);】这是四义。

  后面讲四相:【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;】编号:一;【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;】编号:二;【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;】编号:三;【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】编号:四。一、二、三、四,叫做四相,【(此四相)。】解释一下: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缘起就是性空,差别就是平等。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。小中现大,譬如说:镜子,镜子可以照远处的山。譬如说:我们的心包含法界,小中现大。大中现小,这个大家比较容易了解,在大的范围里面,会现种种的小。小中现大,比较不容易了解。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,不动道场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,本来就是遍十方法界。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,其实,身就是心,心就是身,是不二,身本来就含十方,是你因为着相,所以,不知道十方就是你的身。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,于一毫端,在这里作“一念”,一念之间,“毫端”就是一点点,最小的。这一句的意思就是:一念般若就可以遍同法界,叫做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。在一点点的般若智慧,就能转大法轮。是不是?所以说:一念般若慧,就可以现种种的宝王刹,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,于一毫端就是小;宝王刹就是大,小中现大。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,坐微尘里也是表法的,为什么坐微尘里。转大法轮呢?智慧,它是没有距离的,它没有点、线、面的,展开来如虚空;小也是不容针,般若智慧比针头还小,当然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。

所以,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;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,这二句,其实都是叫做一念般若智慧。于一毫端,现宝王刹,也就是一念的般若智慧,能够现宝王刹;一念的般若智慧,能转大法轮。所以,一毫端也好、微尘里也好,都是表示很小很小的,般若智慧连一点距离的小都没有啊!所以,【四义交彻,四相无碍,三藏圆融,会归极则,不特理事无碍,乃至事事亦皆无碍。】

【第十卷云:“识阴若尽,则汝现前,诸根互用。从互用中,能入菩萨金刚干慧,圆明精心,于中发化,如净琉璃,内含宝月。如是乃超诸位,入于如来妙庄严海。”】这昨天我们有念过了。【此则兼属圆教,】编号:C,圆教。【若以五教摄经,后终、顿、圆三教摄此;】“摄此”就是摄在这个圆教里面,终、顿、圆摄在圆教里面。【若以经摄教,亦可全该,以不废小乘,果法戒品,兼存始教,八识、三空故也。】人空、法空、空空。

【先依宗判教竟。】先依宗就是天台还有华严判教的角度来说的。华严四法界。好!翻开《表解》六五页,刚刚我们讲了四义和四相,我们配合一下华严的思想,四无碍法界的思想。华严四法界。如来藏随净缘——我以妙明,不灭不生,合如来藏,而如来藏,惟妙觉明,圆照法界,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这八个字是理事无碍法界。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,这是事事无碍法界。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,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,是理事无碍法界。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,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,是事事无碍法界。灭尘合觉,故发真如,妙觉明性。看底下注解:我以妙明,不灭不生,合如来藏——如来以本觉妙明,不生灭之根性,为本修因,背尘劳妄法,合如来藏性。(也就是回光返照,脱尘旋根,伏归元真,发本明耀)。而如来藏,惟妙觉明,圆照法界——而如来藏,即妄全真,惟是妙觉明体,称体明耀,圆照法界。是故于中——在一真法界之中。

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这是(理事无碍法界)——(1)一是理,无量是事,也就是一理能成无量事,无量事还归一理。(2)一即一真法界,无量即十法界差别之事,一法界能成十法界,十法界还归一法界。(3)一即一心,无量即万法,一心能生万法,万法唯是一心。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——小就是事相,大也是事相。(事事无碍)小中能现大相,大中能现小相——小中现大——小不放大,大不缩小。这个就是事事无碍了。大中现小——大不见大,小不见小。所以,这个叫做事事无碍。小是事相,大也是事相;小不必放大,大也不必缩小;大也没有显得特别大,小也不见得小,所以,事事没有障碍。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——不动道场,就是真如不动之理,也就是一真法界。一真法界就是《华严经》讲的,叫做海印三昧。一理能遍十方世界之事,即一为无量,十方世界之事,不出不动道场之理,也就是无量为一,合之即理事无碍法界。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,这是(理事无碍法界)——身即法身,法身以理为身,身即是理,一理能包含无尽虚空之事,即一为无量。十方虚空之事,含于一身之中,即无量为一,此亦理事无碍义。

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,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,这个是(事事无碍法界)。于一毛端——一毛端是事,正报之最小者,就是我们一根小小的汗毛。一毛端是事相,正报的最小,就是人的这个毛孔;宝王刹是事相,是依报之最大的。于一毛端,能现佛之宝土,是为小中现大。佛刹最大,也不坏毛端之相,是亦大中现小义,合之,即事事无碍法界。坐微尘里,转大法轮——微尘是事相,依报的最小,佛身说法是事,正报之大者,能在微尘里转法轮,是小中现大,正现身说法的时候,能见微尘不大,也没有把它扩大,是亦大中现小,此也是属于事事无碍法界。

灭尘合觉,故发真如,妙觉明性——此句是说佛与众生,敌体相反,众生是无明、贪嗔痴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什么统统来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;而佛的体是大慈大悲,所以,佛跟众生的体刚好相反。众生是背觉合尘,违背了觉性,却跑去合这个尘。所以,发尘劳有世间相,所以,大家都很忙、很疲劳,追求五欲六尘。佛是反过来,是灭尘合觉,把这个外境、尘劳放下,逆流,回光返照,合于真心的觉性,故发真如妙净,本觉湛明之性。此性字与相对立,以众生迷闷,全真性成妄相,妄相意思就是说:我们的真心,如果在众生来讲,变成无明,那么,就是业相,种种妄想之相。所以,全真性就变成妄相。如来修证,融妄相就是真性,事事即理,相相即性,为什么?相相空,相相即性。事事即理,为什么?事就是无生,事就是缘起,缘起就是空,当然事事即理。所以,相相即性,故得以上二无碍法界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楞严讲解46:一个人真正落实到修行时,会发现妄念、烦恼、习气很难断

楞严讲解47: 这淫欲心是无量劫来的业力、本能,没有办法掌控住的,所以要保持一个距离

楞严讲解48: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;但是圣人就没有看法了

楞严讲解49: 世出世间法一切成就得成于忍,忍辱远比精进更为重要

楞严讲解50: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,从控制情绪做起

楞严讲解51:真正的修行以得三昧为成就之相,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

楞严讲解52: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相应的心性里面;离开心是绝对没有净土的

楞严讲解53:唯有修定才是真正“发心修行”、真正开始修行

楞严讲解54:对一切境界心如如不动的人,就是见佛

楞严讲解55:圣人所谓无念是指没有执着的念,不是说完全没有念头

楞严讲解56: 行善不代表修行,修行必须要行善

楞严讲解57:一定要结善缘,纵然没有缘,也不可以结恶缘

楞严讲解58: 如果不舍掉执着、分别,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首楞严

楞严讲解59:能入首楞严三昧,一切福报统统具足(不须要求,自己来)

楞严讲解60: 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;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

楞严讲解61: 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,世间人就是戴着个假面具没办法见性

楞严讲解62:只要有人毁谤《楞严经》是伪经,这个人就是魔现

楞严讲解63:科判就是分段落来归纳判别楞严经,使我们能够提纲挈领抓到重点

楞严讲解64: 示染缘起,遍成轮回;示净缘起、历成诸位!成功与失败,就看这二句

楞严讲解65: 看看大家对圆瑛法师的评价是如何

楞严讲解66: 大彻大悟就是:入万人之中,如入无人之境

楞严讲解67:六根打结变成烦恼,六根就是解脱的地方

楞严讲解68:依据十门就是从十个角度去看这部楞严经、去剖析楞严经

楞严讲解69: 佛性因修而显,不修行它就是显不出来

楞严讲解70: 人生、宇宙是一大幻剧,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演员

楞严讲解71: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,可以作得了主,有它的功能

楞严讲解72: 我是谁?我就是整个宇宙,宇宙就是我

楞严讲解73:这个三细六粗,对一个修行人特别的重要,一定要有了解

史文章选读集一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

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历史目录链接集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 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